在古代社会,农民起义是一个大概率事件,一般都发生在连年大灾,民无所食,而朝廷又无所作为的年代。
此类历史事件,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特点:一旦爆发,就是一个朝代灭亡的标志。
另外,在众多此类历史事件中,虽然很少会出现令人满意的结局,但是,大都会给人以一种正面积极的形象。然而,也有个别事件,会呈现出令人难以接受的恶毒形象。例如本文要介绍的“黄巢”,就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形象。

黄巢是唐朝末年的历史名人,今山东菏泽人氏,公元820年出生在一个盐商家庭,自幼衣食无忧、家境殷实,接受过良好的教育,可以说是个文武全才。黄巢最初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,可是,参加了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。流传后世的绝句: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,就出自于黄巢落第之后书写的诗作。
公元874年,大唐境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,关中地区几乎颗粒无收,流民四起、饥荒遍野。再加上当时朝廷腐朽无能,各地藩镇势力割据,大灾之年不仅没有采取抚民措施,反而加剧了掠取财富的手段和步伐,在当地横征暴敛,迫使许多食不果腹的流民揭竿而起,为了生存跟朝廷对抗。

黄巢本来殷实的家庭,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,也几乎陷入了绝境。
仕途上的不顺,生活上的不如意,使55岁的黄巢,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恨。于是,他响应反抗势力的号召,在地方上振臂一呼,利用家里的存底,迅速组建了一支流民武装,加入到了起义军的行列。